中宏碧華港口建設有限公司

公司簡稱:宏碧集團
成立日期:2020/12/04
註冊資本:80000萬人民幣
所屬地區:中國江蘇
掛牌日期:2023/6/20
掛牌代碼:HK 31260
一、基本資訊
中宏碧華港口建設有限公司始建於2020年,註冊資金80000萬元。公司既有建築、市政、公路、鐵路等總承包特級和一級資質,又有隧道、橋樑、航道、港口與海岸等十餘個專業承包特級和一級資質。公司以完備的資質條件、雄厚的經濟實力以及精幹的技術力量為支撐,立足國內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主業,堅持多元化發展,優化產業結構,完善市場佈局,不斷提升市場競爭綜合實力,短期內實現了企業跨越式的發展。
二、產品與服務
服務群體:國家及各級地方政府,社會投資主體
核心優勢:完備的綜合資質條件、雄厚的經濟實力以及專業的技術團隊力量
服務內容:各類工程專案的投資建設、運營管理
三、競爭力分析
市場前景分析:“十四五”期間,預計基建領域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在2020年10月29日中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多次提及基礎設施建設領域。
其中,“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部分指出,要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完善綜合運輸大通道、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網絡,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化,提高農村和邊境地區交通通達深度;要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水旱災害防禦能力;要拓展投資空間,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市政工程等領域短板;要推進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
“推進鄉村振興”部分指出,完善鄉村水、電、路、氣、物流等基礎設施。“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部分指出,要優化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建設海綿城市。“實行高水準對外開放”部分也指出,要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拓展第三方市場合作。
2023年作為“十四五”攻堅之年,預計將有大量基建重大工程落地開工,基建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進一步提升。近年來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也強調,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任務,進一步為基建增長定好基調。基建投資平穩增長,為軌交、鐵路、市政等建築企業帶來更多訂單,促進建築企業業績穩定增長。
全球疫情衝擊帶來的不利影響。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來襲,造成建築行業施工成本增加、工期延長、執業健康安全風險加大、管理難度提高等負面影響。目前全球仍然存在新的疫情蔓延風險,對工程訂單承接、合同生效和收入確認均形成一定不利影響。
行業變革倒逼建築企業轉型。當前的建築管理體制存在諸多問題,行業管理的體制機制辦法已經不能完全適用於目前的建築業發展。2020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相繼出臺資質改革方案、造價制度改革方案以及建設模式的改革方案(工程總承包、全過程諮詢、建築師負責制),目前已從政策引導逐步進入實質性推進的階段。在行業變革時期,建築企業如何快速適應新的市場環境,如何順勢發展是擺在面前的一道難題。
四、同行業競爭優勢
一是加快數位化轉型,建設企業數字大腦,提升企業生存能力和綜合競爭力。構建基於“BIM+企業大數據(Big Data)+智能演算法(AI)”的建築企業數字大腦,利用BIM技術把供應鏈、業務全過程全要素的數據創建起來,深度的結構化,把全要素的數據彙集到集團數據中心。通過今後更多的應用,集成巨大規模的數據量,幫助企業找到經營管理所有關鍵相關性,做好預控和預案。通過構建數字大腦,為企業各條線提供數據支撐,為企業管理層提供決策依據,實現企業管理水準及核心競爭力的大幅度提升。
二是以創新驅動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十四五”明確了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科技創新是企業提高競爭力的根本途徑,建築企業要依靠科技創新來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要儘快建立科學技術創新體系和管理體制,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速在建築施工技術和工藝、建築節能、綠色施工等新領域的技術開發與研究,只有掌握了本行業的一定的核心施工技術,並在生產過程中不斷創新,才能在國內和國際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提高企業的生存能力,實現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三是大力發展BIM+裝配式建築。在國家大力推動裝配式建築的背景下,企業要利用在施工領域的經驗和優勢,抓住機遇,與主管部門、地方政府深入開展推廣合作,加強產學研合作,建立研究開發、建築設計、施工裝配、產品推廣、運營管理一體化的生產經營模式。